如果最近你去了【2011高雄同志遊行】,或者參加【新竹第一屆彩虹祭】,也許會感到社會開始漸漸得接納同志,我們開始開始能申張所謂的戀愛自由,不用躲在衣櫃裡,但也許有些基本面值得思考,來分享我最近看的電影【基佬四十】.
面對多年感情出現變化陳小春:「對我們這些人來說,八年真的很難的...」
再多遊行 問題仍存在
【基佬四十】於1997年在香港上映,十多年前的電影,但談的內容如今日,林子祥飾年近半百的資深同志,雖是資深同志確使終拒絕承認自己的性向,而在劇中飾演林子祥的情人則是陳小春,與林子祥相反,陳小春飾演的是十分做自己,開髮廊很公開的同志.
劇裡描述林子祥與陳小春一個封閉一個開放,互相拉扯,卻又十分相愛的一對戀人,並以較為輕鬆的方式帶到許多同志問題,例如面對鄰居的排擠,同志開放的感情關係,從家庭裡脫離出來的女同志如何面對自己的小孩,看起來都是很沉重的議題,但導演處理起來卻十分自然,甚至有點偏向喜劇方式表現,但看起來卻是苦澀的.
將精神帶入生活 生活才是根本
同志運動風行數年,很多人在努力,但基本面卻始終不變,看到十幾年前的電影探討的議題,今日仍存在不免遺憾,也許這些無關群體抗戰;可以出門遊行,但在生活中我們仍應與這些議題或者奮戰也好,或者消磨也好,政令也許會變,但大眾的意識難磨,劇中有一段是這樣的,脫離家庭的女同志母親,想去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,兒子不答應,認為母親的愛情是丟臉的事情,看得我有些難過,無法得到祝福的愛情仍是愛情,但不被接受的親情,卻讓人覺得不完整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